零点阅读网

零点阅读网>军用飞机视频大全高清视频 >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第1页)

第1章 歼击机战斗机(第1页)

1.1福克e1:歼击机的横空出世

提及歼击机,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尖尖的脑袋,凸起的座舱,灵巧的动作和喷火的航炮。的确,轻盈如燕的歼击机拥有华美的身姿,能在空中自如地翻着筋斗穿云越雾,凝聚了最尖端的科技成果,拥有惊艳的飞行速度、爬升速度和凶猛的火力,不仅是空中格斗的主力,还是轰炸机、强击机甚至巡航导弹的拦路虎,而且在对地攻击任务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飞机走向军用

早在飞机问世之前,人类已经开发了飞行器—热气球,人们貌似也意识到这种长了翅膀的“魔鬼”无异于灾难,于是,在1899年第一次海牙和平会议中通过了《禁止从气球上或用其他新的类似方法投掷投射物和爆炸物宣言》,1907年重订后甚至成为公约,禁止各缔约国从飞行器上投射武器,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法律效力。显然,这个公约已经成为现实与法律开的一个大玩笑。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1号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试飞成功。之后,人们开始痴迷于这项新发明,飞机的稳定性能和飞行距离不断提升。在不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中,飞机的军用价值首先便在侦察方面展现出来。相比传统的骑兵巡逻队和游击人员,飞机可以一目了然地获取敌军数量、方向、建筑工事等重要情报。此时,只要自己的飞机没有故障,在空中飞行是非常安全的。地面防空武器还没有出现,敌方飞机也寥寥无几,偶尔相遇时,飞行员甚至会友好地打个招呼或者示威性地挥挥拳头,完全不必理会地面上热火朝天的战斗。

然而,早在一战爆发前,英国人就预见到这种“互不干扰”的局面不可能维持太久。他们在《飞行队手册》中写道:“不应指望飞机将能不受阻拦地履行职责。在战争中,必须通过战斗去夺取有利条件。航空侦察是如此重要,因此,任何一方都将尽力阻止对方进行航空侦察。”

原始空战

事实证明,空战的确是不可避免的。原始的战争动机使巡逻机换上了便于识别敌我的颜色,飞行员们也开始互相投掷石块、小钢箭。富有创意的俄国空军飞行员还在飞机上加装了秘密部件,为空中战士增添了战斗力。例如,涅斯捷洛夫上尉在飞机尾部装了一把刀,在与敌方飞艇相斗时将其蒙皮划破,使其坠毁。此外,卡扎科夫上尉在飞机下部安装了一条钢索,钢索顶端是连有雷管的活动抓钩。飞越敌机时,抓钩可以挂在敌机上,然后引爆雷管,将其炸毁。在战斗应用中,这些原始武器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神奇,但正是早期勇战者们并不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开创了空战格斗的雏形。

大家可能会奇怪,当时已经有了枪炮,为什么不直接安装在飞机上,还要用这种笨拙的“空手道”方法呢?

其实,早期飞行员的确想到把枪炮搬到空中,但遇到了诸多难题。由于飞行中风速大,而且发动机抖动厉害,手枪、步枪难以进行瞄准,命中率极低,警告意义远大于杀伤效果。对于高速飞行的飞机,沿飞行方向从机头前射出的子弹在理论上最具杀伤力,而当时的飞机多在机头上装有螺旋桨作为推进器,使用机枪发射子弹很难避开高速旋转的螺旋桨片,即使对于少数非螺旋桨飞机,笨重的机枪也极大增加了机头重量,限制了飞行的高度与速度。法国人干脆直接把机枪抬到飞机上,由观察员从活动底座上直接射击,但敌方飞机只要飞在其上方或前方,机枪手便无可奈何。

射击同步协调器

这种粗糙的空战模式在1915年2月的一天改变了。那天,4架德军巡逻机正得意洋洋地返航,突然看到一架法国螺旋桨飞机,便仗着自己的数量优势开始接近并挑衅。可这架法国飞机更加勇猛,毫无半点躲闪之意。德军正惊诧好奇的时候,猛然发现对方的螺旋桨中间迸发出了子弹专有的黄色火花。转瞬之间,一架德国飞机在飞行员中弹后一头栽到地上,另一架飞机在燃料管中弹后凌空爆炸,余下两架飞机慌不择路地逃了回去。

德军百思不得其解,完全无法想象每分钟数百发的机枪子弹如何穿过每分钟上千转的螺旋桨。但这种噩梦一直在持续,德军飞机相继被穿过螺旋桨的法国子弹所击中,吓得他们见到法国飞机后在第一时间就选择逃跑。终于,在1915年4月19日,一架发生故障的法国飞机在迫降后落到了德军手中,机枪的秘密才真相大白。原来,机枪就装在座舱前面,径直向木制螺旋桨瞄准,但面向着枪口的叶片由楔形钢片保护,子弹打中后可以转向而不损害桨叶,而穿过去的子弹就可以飞向敌机。气急败坏的德军马上把这套装备交给了当时为德国效力的荷兰人安东尼福克,要求他在48小时之内将一挺帕拉贝卢姆气冷式机枪安装到德国飞机上。福克是当时最好的飞机设计师之一,虽然从未接触过机枪和射击,但他的团队在规定时间内不仅完成了德军的任务,而且在技术上更胜于法国。福克发明了一套“射击同步协调器”。其中,螺旋桨轴上装一只双凸轮,凸起处正好正对着两个桨叶。当桨叶转到子弹射击的正前方时,凸轮操纵一个连杆抬起,控制机枪停止射击;当桨叶通过枪口时,凸轮回到原来位置,机枪继续射击。这样,机枪只在与螺旋桨不成一条直线时才发射,子弹可以穿过螺旋桨弧而不致击中叶片。驾驶和射击全部由飞行员完成,命中精度大为提高,后座的射击员也被取消。装有这套同步系统的m5k飞机被命名为福克e1。

福克e1的最大速度为130千米小时,升限高达3000米,一经使用便大显神威,将英法的飞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奥斯瓦尔德波尔克、马克斯伊梅尔曼、马克斯米尔希等德国飞行员都是驾驶着福克e1一战成名,并创立了各种空战战术,使德国很快建立了空中优势。因此,福克e1可谓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意义的战斗机。它确立了歼击机武器的基本布局,从根本上改变了空战模式。

尽管德军在千方百计地保密,甚至不允许德军飞行员飞近前线,一架德机还是像“泄密”的法国飞机一样被俘获,于是英国、法国的飞机上都安装了类似的同步发射系统,相继推出了dh.2、科德隆g3和g4、纽波特10和斯巴德sv等战斗机。后来,德国又开发了福克e3型战斗机、阿尔巴特罗斯c1型双座双翼战斗机、福克dr.1型三翼战斗机等,在空中火力方面再次占了上风,也拉开了歼击机对攻时代的帷幕。

福克简介

德国在飞机方面的领先优势大部分要归功于荷兰人安东尼赫尔曼杰拉德福克。福克是一位技术娴熟的飞行员和卓具天分的歼击机设计师,于1890年4月出生在荷属东印度的爪哇。上学时他学习成绩平平,但对机械兴趣浓厚,20岁就制造并驾驶过当时最快和最坚固的单翼飞机。他先是把这架飞机献给自己祖国的荷兰军队,但却遭到冷遇。之后,法国、英国、俄国也相继拒绝了年轻又缺乏技术教育的福克。最终,福克得到了德国军方的认可和重视,为他提供了必要的生产设备,建立了福克飞机制造厂。他的聪明才智终于得到了充分发挥,被公认为欧洲当时最优秀的飞机设计师。

慧眼识珠的德国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1914~1918年间,福克设计了近60种不同型号的飞机,包括被英国人称为“飞行剃刀”的d-8战斗机。德军飞行员在驾驶着灵巧的福克单翼机在空战中连连取胜,使英法等国的飞机遭到重大损失,被称为恐怖一时的“福克式灾难”。据统计,在一战期间,福克一共为德军制造了3350架战斗机。法国人后来认识到福克的才能,专门给福克写信,以1000万美元的酬劳邀请他设计飞机,但德国情报机关截获并扣留了这封信。直到一战结束后,福克才得知此事。

1918年德国投降后,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而无法建造飞机或飞机发动机,福克飞机制造厂被迫解散,福克将装有发动机的数百架飞机引擎连夜偷渡回荷兰,成立了新的飞机公司,发展了f-2、f-3、f-4等民用飞机。1922年,福克移居美国,1939年病逝。福克公司共设计了各型飞机125种,曾为欧洲主力飞机制造公司之一,在1927~1933年间甚至统治了美国商用空运市场,但在残酷的市场打击下于1996年宣告破产。

1.2斗智斗勇斗技术:一战期间的空战战术发展

如果说大炮比的是威力,导弹比的是航程,那么在歼击机战场上,除了性能以外,战术则在成败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蓝天上短兵相接,飞行员们以精湛的驾驶技巧、无畏的战斗精神开发出各种单机战术动作和多机合作方式,将歼击机的战斗力发挥到极致。

尾追迫降

正如上文所述,初期的空战宛如孩童们的游戏。飞行员们用石块互砸,甚至相互撞击,并没有更多的技巧可言。1914年8月下旬的一天,英国皇家飞行队的三架巡逻飞机正在悠闲地飞行,突然发现前下方有一架德国飞机,便直接俯冲下去。三架英机中,一架在德机后方追赶,两架在德机左右方威胁,将其团团围住,吓得德国飞机只能一边向前飞行,一边朝地面方向躲闪。英国飞机见状更为激动,穷追不舍,直到逼迫越飞越低的德国飞机降落到一片树林里。得意洋洋的英国人洗劫了德国飞机,然后一把火将其烧掉。这种“牧童尾追小公牛”式的“挤压”战术传授给英国皇家飞行队,其他各国也纷纷效仿,这可以说是多机合作进攻的雏形。

咬尾战术与双机编队

随着福克e1飞机的诞生和机载机枪的普及,空战变得越发残酷,一不留神就陷入机毁人亡的惨剧,飞行员们不断琢磨如何能最高效率地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波尔克是德国一位著名飞行员。在福克飞机问世之前,他就发现了“高度优势”在歼击机作战中的重要性。1915年7月,他躲在高处一片浮云里窥视,等到一架法国飞机从后下方飞过时,波尔克突然下滑到它后面,射击员一下子就将其击落。驾驶了福克飞机以后,波尔克每次都是先爬升到1500米左右的高度,利用上方的太阳光进行掩护。当敌机从下方飞过时,波尔克便会俯冲追赶,到近处进行机枪连续射击。如果未击中敌机,波尔克就会再次拉升飞机,重复这一过程。福克飞机的升限领先于同时代其他飞机,为波尔克的战术使用提供了高度保证。

然而,波尔克很快发现了其中的问题,自己在攻击一架敌机时,有时也会受到另一架敌机的追击,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于是,他找了另一位德军飞行员殷麦曼作为搭档,一架飞机攻击时,另一架飞机为其掩护;或一架飞机做诱饵,另一架飞机去进攻。两人配合默契,发展了独有的联络方式,有效解决了尾随敌机的问题。真正意义的双机编队由此产生了,世界各国也纷纷效仿。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法国飞行员拉弗伯雷率先破解了波尔克和殷麦曼的高空伏击战术。当德军从后上方追击时,拉弗伯雷将飞机迅速拉起,使其进入失速螺旋状态,盘旋半圈后向原航线俯冲,正好到达敌机后方有利于自己的位置。

而殷麦曼不甘示弱,也开始苦思冥想如何化解此招,于是发明了“半筋斗翻转”战术。他将急速飞行的突然拉起,几乎在垂直方向进行大幅度爬升,翻了半个“筋斗”以后,再进行滚动式翻转,朝原航线相反的方向飞去。在实战中,这种垂直机动战术既可以摆脱尾追敌机,又可以快速获得进攻所需的高度优势,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殷麦曼在一战期间共击落了15架飞机,被称为“里尔之鹰”。

由此可见,在早期的歼击机作战过程中,单机的战术创新可谓勇敢者的游戏,飞行员总是想方设法利用高度、速度、战术动作等各种优势来到敌机后方位置,然后从机头进行射击。近百年来,歼击机和所携带武器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这种原始的“咬尾”模式到今天仍旧是空战的最基本战术之一,速度、高度、灵活性也是歼击机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多机混战

1916年夏末,德国空军开始采用6机大圆圈编队搜索敌机,大大提高了自身的防御能力和反击能力。9月17日,波尔克率领着6架阿勃脱劳斯公司d-1型新式飞机进入协约国防区,以零损伤一举击落英军飞机6架。为此,法国的拉弗伯雷又进行了改进,使编队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绕圆圈盘旋爬高,从而获取高度优势进行攻击,被称为“拉弗伯雷圆圈”。这一战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二战)期间还在使用。

然而,1917年7月的一天,英军一个“拉弗伯雷圆圈”编队自信满满地进入到德国占领区。突然,德国8架飞机组成了4个双机编队,占据了英机编队高处的左前、右前、左后、右后4个位置。德军飞机从各个方向发起攻击,一个编队退下去,另一个编队冲上来。英军顾头顾不了尾,很快损失过半。

由此可见,编队空战具有更高的组织性和灵活性,飞行员们不仅需要利用个人技术“斗勇”,还需要精诚合作来“斗智”。从此以后,零星的单机作战越来越少见,战场上空经常出现数十架甚至上百架飞机相互追逐的场面,飞行员的技巧、歼击机的性能都在残酷的战争威胁下不断提升,制空权也成为战争中一个关键词。

在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中,德军首先集中20架歼击机编队参加战斗,随后在主要方向上集中了80架侦察机、40架歼击机和5个轰炸机大队,利用飞机的数量和性能优势夺取了制空权。法军随即也从各部队集中了120架歼击机与德军对抗,逐步夺回了空中战场。

在1918年的马恩河会战中,协约国集中了1100余架飞机与德国800余架飞机展开空战对抗,仅会战当天,法国飞机就出动了700余架次,2天后,德军就被迫由攻转守。7月19日协约国大反攻时,有400架飞机分3层进行空中支援,第一层在2000米以上高度对抗敌方歼击机,第二层在1000~2000米高度对抗敌方侦察机,第三层在1000米以下对抗敌方强击机和地面目标。可以想象,这种组织严密的大规模空中支援极大地推动了地面进攻,德军很快失败。到了9月的圣米耶尔战役,协约国更是动用了前所未有的96个航空中队多达1500架飞机。

1.3空战传奇:“红色男爵”里希特霍芬

正如上文所述,歼击机空战是性能、智慧、勇气、战术的综合比拼。纵观20世纪上半叶的战争历程,世界各航空强国的歼击机技术水平相差并不大,一种先进机型在横空出世之时往往所向披靡,但在一两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会遇到性能更为优异的对手。歼击机就是这样“你追我逐”地不断发展。而在很多情况下,双方战机性能势均力敌,“人”的因素则显得非常突出,一样的歼击机在不同飞行员手中写下的故事则迥然不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影帝的经纪人粉丝比较多  养沙雕我是万能的  末世之无限兑换  圈套/玩物  [综]我的哥哥大人  七零换嫁人生  来不及说爱你  [快穿]成为猫妖之前  [傲慢与偏见]智慧超群  娶王妃送皇位[重生](GL)  不准悄悄喜欢我  我靠送书在清宫当团宠  与狼共舞  我靠算命成为豪门团宠  晨曦映春晖  星际女王的霸道男人  全世界只有我不苏[快穿]  大妖  总有偏执狂盯着我[快穿](GL)  学神app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